2012-01-06 13:30:00
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有报道认为,在城市妇女中,每20人就有1人可能在绝经前发现此病。乳腺增生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30~50岁的中青年妇女最为常见。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一般常于月经前期加重,行经后减轻。由于乳腺增生病重的一小部分以后有发展成为乳腺癌的可能性,所以有人认为乳腺增生病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乳腺增生病既非肿瘤,亦非炎症,而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和进行性变化。关于乳腺增生病的命名,由于国内外许多学者根据本病的病变特征及病理变化采用了不同的病名,所以其命名颇为混乱,如慢性纤维囊性乳腺病、乳腺良性上皮增生病、乳腺小叶增生症、乳痛症、乳腺腺病、乳腺结构不良症等等。以上这些病名反映了本病病理变化的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但其基本病理变化均为乳腺上皮细胞数目不正常及非生理性增加。为了避免这种命名上的混乱,使本病名称趋于一致,1978年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将其定名为“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的“乳癖”范畴。有关本病的描述最早见于《中藏经》,以后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对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均有详尽的阐述。“乳癖”是形容气机不畅,在乳房部出现胀满疼痛,症请时缓时剧,疼痛时轻时重等特点。《疡科心德集》中是这样描述的:“有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此名乳癖……。”既描述了肿快的特点,又指出了乳腺增生病与情志变化的关系。关于中医是怎样对乳癖辨证论治的,我们将在后面的问题中介绍。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